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糊口疲于奔命?这不该是“柏林”的生活方式

塔妮亚·杜克斯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2023-11-03


安妮卡·冯·特里尔 | © Susanne Schleyer


“在一个像柏林这样的城市,你很难只挑出唯一一个最喜欢的去处。”行为艺术家、歌手兼手风琴演奏家安妮卡·冯·特里尔如是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和许多外乡人一样,安妮卡辗转来到刚刚统一后的柏林。“这座花园是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在安妮卡·冯·特里尔身后,一片繁花正争奇斗妍。在此之前,我几乎从未见过如此花繁叶茂的园林。它显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我一直对达达主义和语言实验很感兴趣。”创作型歌手安妮卡·冯·特里尔(AnniKa von Trier)说。她同时还是一位作家这一点并不足为奇,除了擅长运用自己的嗓音和最心爱的乐器——手风琴之外,她在文字方面也颇具天赋。“看过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Martin Gropius-Bau)里举办的一场大型回顾展之后,德国著名的达达主义女艺术家汉娜·霍希(Hannah Höch)再一次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她的那些作品让我心潮澎湃,同时又深受启发。这就是她当年亲手经营的花园,和她的拼贴画一样,这个园子也被她视为自己的艺术作品。”


汉娜·霍希肖像(1933) | © wikipedia.org


汉娜·霍希1889年生于图林根,曾在柏林生活数十年之久,直到1978年去世。她是唯一一位真正享有盛誉的达达主义女艺术家。达达主义是一个由男性主导的的艺术流派——这在那个年代屡见不鲜——它1916年发源于苏黎世,随后扩展至柏林、巴黎,乃至大洋彼岸的纽约。作家和造型艺术家是形形色色的达达主义圈子里的常客。在德国,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达达主义和魏玛共和国时期联系在一起。汉娜·霍希的母亲就是一位画家,霍希本人一生特立独行,从不畏惧世俗眼光。她曾是达达艺术家拉奥尔·豪斯曼(Raoul Hausmann)多年的生活伴侣,与豪斯曼分手后,有近十年时间与荷兰女作家蒂尔·布鲁克曼(Til Brugmann)保持亲密关系,其后又和比自己小21岁的钢琴家库尔特·海因茨·马蒂亚斯(Kurt Heinz Matthias)结为伉俪,然而这段婚姻并没有持续至战后,两人于1944年分道扬镳。对纳粹而言,她始终是一枚亟待拔除的眼中钉。


安妮卡和我站在一间蓝色的小木屋前,这里曾是铁道员的住处,在纳粹暴政下排犹主义极为猖獗的艰难岁月,汉娜·霍希避居于此,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物资匮乏的岁月里,这个花园甚至为她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在粗鄙野蛮、对文学艺术一窍不通的纳粹分子眼中,达达主义属于罪不可赦的“堕落艺术”,为使一众友人及艺术家同行的遭禁作品免于毁坏,汉娜·霍希将其中一部分连同她自己的作品一并藏匿于这处与世隔绝的寓所,一些重要的绘画甚至被她深埋在花园地下。除了因别具一格的独特美感而引人入胜之外,霍希的寓所和花园如今还是柏林地下抵抗运动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用达达餐刀切除德国最后的魏玛啤酒肚文化纪元》,汉娜·霍希,1919年


“当然了,”擅长通过歌词针砭时弊的安妮卡·冯·特里尔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汉娜·霍希作为艺术家的一面,而且还包括她的为人:在那个极端保守的年代,身为女性的她却始终过着一种孑然独立、超脱世俗的生活,并在动荡多舛的战争时期向她的朋友和同行伸出援手。”


草木葱茏、枝叶纷披的花园犹如一幅植物拼贴画,遮天蔽日的浓荫将小径湮没其中,难辨踪迹。但这正是汉娜·霍希所要追求的效果。这是一座魔幻花园,是艺术珍品的庇护所,对于那些天性敏感的心灵而言,它还是一个躲避污浊尘世的藏身之处。


汉娜·霍希的花园 | © wikipedia.org


安妮卡·冯·特里尔 | © Susanne Schleyer


这个非同寻常的地方也为安妮卡·冯·特里尔带来了层出不穷的创作灵感。每年夏天,她都会在汉娜·霍希的花园里献上一场名为“白癣达达毛地黄、还有我的金鱼草!”的演出,以此向这位著名的达达艺术家致敬。整场演出的亮点是一段完全由花卉名称组成的独白,听上去犹如一首达达主义诗歌,点缀其间的有“铃兰”、“胡桃”,还有变幻莫测的“天气”——“紫(藤)雨过后,金光菊洒下金光!”在安妮卡·冯·特里尔的另外一些歌词里,也不乏类似的文字游戏。她的表演伴随着观众们的阵阵笑声。安妮卡·冯·特里尔身穿条纹西装,花衬衫上印着一对翩然起舞的探戈舞伴,再搭配一条橙色领带和植物图案的彩色长筒袜,她整个人看上去就像是一件所谓的“整全艺术”(Gesamtkunstwerk)作品。安妮卡·冯·特里尔是她给自己取的笔名,因为她来自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在登台表演时,卡尔·马克思的胸像也常她被用作道具。今年是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纪念,为此,安妮卡·冯·特里尔还与玩偶表演家苏泽·维希特(Suse Wächter)一起策划了名为“‘马学家’沙龙”的系列活动。


凭借新颖奇特的表演,出色的词曲创作和精湛的手风琴演奏,安妮卡·冯·特里尔在去年的德法歌曲大赛中一举夺魁。她曾应邀在柏林“变色龙”剧场(Chamäleon Varieté)和蒙特利尔“太阳马戏团”(Cirque du Soleil)演出,赴澳大利亚参加阿德莱德卡巴莱艺术节(Adelaide Cabaret Festival),并在纽约等地举办音乐会。


我很想知道安妮卡·冯·特里尔对近年来柏林的种种变迁作何感想,因为自九十年代至今她一直生活在柏林米特的谷仓区一带,那里低廉的房租正是她得以走上职业艺术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柏林自统一到现在发生的诸多变化,她都有着无比切身的体会和感受。九十年代初,她曾经在这附近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工作地点位于柏林人民剧院,当时弗朗克·卡斯多夫(Frank Castorf)刚刚接任剧院总监一职。安妮卡的第一架手风琴还是1993年从一间活动板房里捡来的,在今天看来简直难以想象。如果说眼下的柏林已变成一个被蜂拥而至的游客、“易捷航空”和“Airbnb”大举攻陷的柏林,那么安妮卡·冯·特里尔是不是在位于北部城郊地带的汉娜·霍希的花园里找到了一个逃离喧嚣的世外桃源?


柏林米特的谷仓区 | © wikipedia.org


“能住得起市中心的艺术家越来越少了。”安妮卡·冯·特里尔摇了摇头说。登台扮演“会唱歌的饼形地雷”帕尔玛·昆柯(德国诗人Christian Morgenstein笔下的人物形象)的时候,她的一头棕色长发总是盘成一个酷似“黑胶唱片”的雷人造型。在谈到柏林急剧上涨的房租时她表示,如今她已经负担不起米特区的新房子了,许多让人流连忘返的小店面也因为动辄两三倍的租金涨幅而被迫搬离。曾几何时,自由艺术家之间的“旧物置换”一直被视为柏林,尤其是东柏林的一种基本文化生态。如今时过境迁,大家都各自忙于生计无暇他顾了,她说。我们又绕着花园走了一圈,园子虽然不大,对我来说却形同一座错综幽深的迷宫。安妮卡·冯·特里尔写过一首名为《数字流浪者》的歌,歌中描绘了互联网时代的脑力劳动者们为了糊口疲于奔命的生存现状。


…………
“到柏林去搞创作吧

到柏林去做你自己

一周7天每天24小时

24小时没有夜班津贴

24小时我们马不停蹄创作、创作

24小时没有周末加班费

(……)

24小时单枪匹马

24小时自由不羁

24小时随时待命

24小时冥思苦想

(……)

24小时不眠不休的数字流浪者!”


但安妮卡·冯·特里尔又说,如今的柏林已然成为一个广阔无边、光怪陆离的大都市,眼下最重要的是让那些饶有意趣的所在得以保留,同时营造出一种多元共生的文化环境。为此,她每月都会在地下博物馆的所谓“秘密俱乐部”里组织一场沙龙。地下博物馆是位于米特区中心的一个奇特所在,看上去有一种让人联想起东德时代的怀旧气息。如今的柏林仍能找到类似的地方。与标榜“自我”的时代潮流不同,安妮卡是更看重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因此她时常会在“秘密俱乐部”里向观众引荐另外一些她很喜爱的音乐家、作家和电影人,并和他们一道登台演出。节目内容五花八门,令慕名前来的观众每每不虚此行。


最近,安妮卡·冯·特里尔有种感觉,柏林的人际环境变得与以往有所不同:尽管这里已经变成一个浮华喧嚣、游客遍地的观光城市,却仍有一些艺术家选择留在米特区,而且在他们中间产生了一种新的团结协作的关系,大家通过各种地下活动或是反右翼示威游行组织在一起。这些“留守派”之间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氛围,甚至让人回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精神气息,安妮卡·冯·特里尔若有所思地说。


此外她还透露说,她现在也很喜欢在自己的花园里工作,和汉娜·霍希一样,她的花园也位于柏林北部——而且是在东部,不是西部!她在那里偏安一隅,潜心音乐创作,尝试培育不同品种的花卉,种土豆,采摘苹果和榅桲果。在她身上,我依稀看到了汉娜·霍希昨日的影子。


------


文学作品:安妮卡·库鲁姆普(Annika Krump,笔名安妮卡·冯·特里尔,AnniKa von Triers)著《1992/93柏林剧院:一个见习生的日记》(Tagebuch einer Hospitantin,柏林,人民剧院出版社, 1992/93)。书中记述了转型时期作者在先后由弗朗克·卡斯多夫(Frank Castorf)、克里斯多夫·施林根席夫(Christoph Schlingensief)、克里斯多夫·马尔塔勒(Christoph Marthaler)与约翰·克里斯尼克(Johann Kresnik)掌门的柏林人民剧院的种种见闻(Alexander Verlag出版社,柏林2015)。 


音乐作品:安妮卡·冯·特里尔:“就现在”(Gerade jetzt! – live im ORF),Radiokulturhaus发行,维也纳2017

 
娜·霍希艺术家故居资助协会

An der Wildbahn 33 (Heiligensee), 13503 Berlin

http://hannah-hoech-haus-ev.de/

Christina Bauersachs: anmeldunghoech@gmx.de


2019年演出安排

5月10日: "Wer Wagenitz, der nichts gewinnt!“ 22.04 Uhr RBB Kulturradio Hörspiel mit Hannah Höch, Bettine von Arnim und Jenny Marx
5月26日: #DIPTAM #DADA #DIGITALIS Garten Hannah Höch Berlin-Heiligensee  - karten(at)annika-von-trier.com
7月7日: #DIPTAM #DADA #DIGITALIS Garten Hannah Höch Berlin-Heiligensee

7月14日: #DIPTAM #DADA #DIGITALIS Garten Hannah Höch Berlin-Heiligensee


原标题:《乡城专栏:柏林 “24小时不眠不休的数字流浪者!”》

作者:塔妮亚·杜克斯(Tanja Dückers),1968年出生于德国西柏林, 是一位作家兼政治评论家。她的作品有小说《天体》、《一年中最长的一天》、《游戏区》、《豪森的房间》,杂文集《明天就去乌托邦》以及大量的诗歌集和儿童读物。她定期为德国时代周报在线以及德国广播电台撰写社会政治题材的文章。现与家人居住在柏林。

翻译:史竞舟

版权:本文以Creative Commons BY-SA 3.0 DE版权首发于歌德学院(中国)在线杂志。




乡城专栏

柏林-慕尼黑-北京-上海-西安




更多精彩:

柏林夜店传奇保安的面纱终于被电影界扒开了

“固执就是我强大的驱动力”,身兼六职的女作家在柏林

这座城市建立了德国第一个女同性恋公墓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更多“乡城专栏”精彩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